观察水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2-08 16:24:25
观察水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水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观察水教学反思1

《新课标》要求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目标由知识点的掌握到科学技能与精神的领悟与培养的转变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过程,提供了适当的条件。《神奇的水》一课,着重使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根据餐巾纸和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毛细现象发生的原因;同时使学生认识水的张力的大小。本课的教学特点,要把认识因果联系的思维过程设计得生动。

基本过程如下:

(1)观察水沿餐巾纸上升,引出问题:“水往低处流。水沿餐巾纸上升是怎么回事?”

(2)做出假设性解释。这项活动设计得很细致。做出解释后,进一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水能沿着它上升的物体,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3)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验材料看起来和学生列举的材料大体相符,在材料设计上要有结构性。有能发生毛细现象的,要体现 “孔”、“隙”的多样性;要有典型的孔和隙,有像布和纸那样的孔隙,有像土壤那样的孔、隙。还要有不能发生毛细现象的。

……此处隐藏12591个字……:“确实袋子里面装的是水,可是为什么你说它是水呢?你能告诉你是根据什么理由确定那是水的吗?”学生自信的答到:“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组织一次找水的活动”紧接着,学生讨论了怎样判断它是水的理由,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讨论。俗话说:“放开的羊吃得饱吃的好”,在自主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中,“放”可以作为有效的策略之一。要想学生能够主动去研究,老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把握一个“度”,因此,在学生自己研究的环节,我放开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将理由说出来,再在小组内讨论他推断的依据。毕竟,不同的学生她推断的依据不同。这样,学生的主动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在汇报环节,我也做到了让学生的主动意识尽可能发挥,让他们像小老师一样到前边来汇报,汇报时要求学生汇报完,其他学生再补充,这样既给了汇报人充分表达的机会,也不失其他人的想法。

当然在后面的填写网状图时,我发现孩子们由于语文学习基础的不牢固或者说孩子对字词的理解还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所以在一开始填写水以那些形态存在时,他们就不注意理解题目的意思,看到课文中提示了冰和淡水,很多孩子就信口开河说河水、海水、江水、地下水、咸水等等答案都出来了,当然在我后面的引导时,对存在形式这个词的解释也不是十分准确,使得不少学生还不是很理解这个存在所指的范畴。

当然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光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而且也要注意课下的延续。我在课的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想一想,看一看人们利用水可以做哪些事情?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记录的内容多。同时,让孩子设计一条节约用水的标语或者口号,让孩子了解水这个于这样做也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观察水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