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藤野先生》语文教学反思1教学《藤野先生》,我发现学生难以理解的不是本文的主旨,而是本文所选的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作者的选材。
本文从事件上讲,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途经的两个地名;写了在仙台受的优待;写了为“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写了“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这此事件写在一篇记叙文中,是否累赘?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
我在教学中发现这个问题,就仔细分析这些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1、本文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四件事:为“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2、在仙台受的优待,“匿名信”事件是从正反两面衬托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3、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到仙台的原因,是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缘起;
4、看电影事件是离开仙台的直接原因。
5、途经的两个地名勾起鲁迅的忧国之思,表明鲁迅的爱国情感;这是鲁迅三次地点转换的根本原因。
根据这些联系,我及时调整教学立足点,立足于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以这四件事为中心,体会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然后再由此为中心点向两边发散,分析每一件事与文章这个中心点的关系,这样画莲花一样,弄清全文的线 ……此处隐藏3805个字……探究感受人物人格,学生们通过感受、体验、合作、探究、分享,一步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这种多角度多层面地赏析与研究中,藤野先生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渐渐地变得丰满和高大起来,这样学生对于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自然不在话下。
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藤野先生》是一篇幅较长且主题丰富的回忆性散文,要想学生真正读透文本读懂人物还是比较困难的。那么我们一定要根据学情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扣住教学目标进行合适的学法指导。例如这样的长文要想短教,那么就要设置提纲挈领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相关段落、提取关键词语,也可以出示具体的例子给学生以示范和借鉴,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理解赏析文本的能力了。
《藤野先生》语文教学反思9鲁迅的文章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文篇幅较大,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学生。这样长且难的课文,多讲只会造成师生双方的疲惫,费时而难见实绩,故笔者反复思量,应如何短时高效地完成授课任务,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笔者首先将此文压缩为两课时(以往多4课时完成,在此次教学中,熟悉、解决字词疑难、了解基础事件为一课时,阅读分析为一课时,实现了长文短教)。
在研读课文,抓住典型事件的作用,扣住文章线索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此,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典型事件)、理清了全文的脉络,才实现了长文短教;巧设并巧排线索的悬念(两条线索),明白了文章明暗相辅,才化难为易,实现了难文浅教;而短教不等于只抓一点忽视全面,恰恰是以点带面;浅教亦不是忽视课文的深度而是由浅及深,深入浅出地从微言看大义,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精髓,且关于文章的线索之全是学生自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