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反思15篇

更新时间:2023-02-08 16:25:44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9加几》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我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给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从中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为今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 ……此处隐藏13304个字……十法的思维方式做好铺垫。

2、通过学生熟悉的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孩子参加兴趣小组的面试活动的经历导入9加几的算式,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接受。

3、本节课的重点是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首先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如何计算

9+6?(可以利用学具小棒)在这一环节中我缺少让小组内交流,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鼓励学生倾听别人的方法。学生1的方法是一个一个的数,总共15个;学生2的方法是将6分成1和5,1和9组成10,10加5就是15;我紧紧的抓住第2种方法来引入本节课的新知“凑十法”。然后摆小棒让学生感知凑十法的过程。最后重点是注重学生会用语言表达9加6的计算过程,反复请不同的学生说一说9加6的计算过程。通过说一说便于学生理解凑十法。最后比较9+6与6+9,要求学生先从算式和得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深化学生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然比较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为的是让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分成的格式。

4、通过9+6的算理之后我导入计算9加几的儿歌(见到9,就想1,9和1组成10,10加几就是十几),这是本节课中我的不足之一:每个算理都应经过大量实例之后总结得出,而我仅仅通过9+6的算理就总结出9加几的算理。

5、每节课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这是对本节课的检测。我通过智力闯关的形式,设计了3关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图形到数,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应用。本环节中我的不足是:9+4的算式出现了两次,有些啰嗦,应该让学生体会9加几的各个算式的思维过程。另外对于第3关中进行比较9加几算式。通过比较发现9加几算式中得数的个位比加数少1,少的1给了9,凑成10.在第3关中我引导不够透彻,从而学生没有准确的表达出。

《《9加几》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