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语文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2-08 16:27:50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语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语文教学反思 篇1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当前世界的局势,通过多幅画面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并在充分的感情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感悟书中的这种情感,感受和平的可贵。

一、确立适合于学生的导学思想:

要调动学生的潜能,还要确立正确的导学思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为此这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通过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围绕这一主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自读,初步体会文中的情感。

2、再读,感知课文内容,在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以读促感,以感促读,达到与小作者情感的共鸣。

3、让学生抓重点词句读,读的同时联系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4、多种形式比赛读, ……此处隐藏13723个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很多时候,我的眼泪都要落下,同时这篇情真意切的课文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班上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

可是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却发现班上的孩子没有真切地感受到雷利的呼吁,没有收到战争的感染。课后,反省自己这节课的失败。在上课之前,我就预设到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我设计了朗读环节。先是教师范读,读着读着,我的眼泪都要落下来了,可是班上还有几个孩子竟然在笑。然后分小组读,学生个别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可是,班上的孩子还是没有办法体会出来,朗读的时候仍然不够充满激情;于是,我决定带领他们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然而,他们平时养尊处优,几乎没有失去亲人的人生经历,所以,这层感情也没有体会出来;好在课前我做了功课,补充大量的战争图片、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才,感觉出学生慢慢地对战争有了一些感觉,对作者有着同情。

课后,我布置了家庭作业:小练笔。让学生欣赏现在世界上的不太平后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拿起手中的笔把心中所想写下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话、一句名言或一幅对联。)

我想,还是要课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他们能够深切地体验。所以,我又一次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资料再次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下节课,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学生听到这些骇人的新闻,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之后,再谈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补救课堂上的不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语文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