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萨利机长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萨利机长观后感1很有幸,在纽约过夜的时候,和我的机组成员去电影院观看了《萨利机长》,这部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传记剧情片,由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汤姆·汉克斯领衔主演。
影片根据20xx年美利坚航空公司1549号航班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的真实英雄事迹改编。讲述了萨利机长在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故事,但对他在这次事故中的质疑却远没有结束,电影一开始就是从(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对他几乎严苛的调查开始。委员会的成员怀疑开飞机的驾驶员们其实是做出了一个不仅错误而且危险的判断,也许飞机并没有飞行员想象的那么危急,他们或许有足够的可能返回纽约拉瓜地亚机场。到底真相是什么呢?不过多剧透,此部优秀的电影将在1月29日在中国公映,非常希望我们所有的空勤人员都去看看。
《萨利机长》电影有导演优秀的编导才能,也有演员精湛的演技,更有空难逼真的情景再现,但我更希望我们民航人去看却是电影中一直强调的以萨利机长为首的全部民航人在工作中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全神贯注的专业精神,对安全对旅客高度的责任感,一种应该被我们所有民航人学**的最高职责:我们民航人最高责任和义务就是保证安全。
电影中的几处情节让人动容,萨利机长在飞机马上沉没,冰凉刺骨的河水淹没了半个飞机后还要再次检查,确保没有遗漏乘客, ……此处隐藏5814个字……有人都停留在救生艇没有乱动。而在影片中,一位男的因为感觉自己离岸边还挺近的,于是直接跳进河里想靠着自己的本事游过去。在纽约的大冬天冬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个女的也自己跳进水里,最后被直升飞机的消防员救下。这些在真实发生的事件里都没有。
事故几周后,萨利机长被认定为:一直有创伤心理压力紧张后群症,出现幻觉和失眠,经常感觉自己往下坠。影片通过各种夸张的特效手法真实还原展现,一开始就是萨利机长做的一个噩梦,这个梦是他按照塔台的要求想飞回地面机场迫降结果没有成功撞向了大楼。而真实情况萨利机长当让没有做过这种梦了。这只是影片开头为了吸引人而做的一个炫技镜头。
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内部调查里,远比影片要来的繁琐和细致,恨不得把你所有的档案都拿出来调查。影片为了增加戏剧性,让观众感觉NTSB态度有点冷硬,而在真实情况里,NTSB对萨利机长和副机长提出的问题都是有理有据的,并没有故意抓萨利机长的小辫子或者不承认萨利机长的英勇冷静行为。
电影中塔台指挥官沮丧的说“完了,机毁人亡”,他为什么会这样断言呢?查阅了一下相关知识,简言之,综合因素,飞机陆地上迫降要比水上迫降生存率高得多。飞行员技术,以及很多的水面上的不可控因素决定着生死概率,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中事件被称为“哈德逊奇迹”的原因了。
影片中的NTSB公开听证会,没有考虑加入35秒的反应时间差。真实情况是NTSB早就把反应时间和人为因素考虑进去,整个听证会进行的非常严肃和理性。
有人或许会问:“155名乘客全部生还,为什么还去质疑男主?”狄德罗说过“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我想,导演是本着这个理念,以及剧本对事件的高度还原有预见性的下得赌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