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篇)

更新时间:2023-03-25 10:48:27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篇)

  【篇1:我眼中的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是一个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一次,苏母教苏轼读了《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的样,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

  苏轼从小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二十岁时已经是博通经史,写起文章来,下笔数千言,毫不费力。1057年考中进士,做过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学士。但因其一身正气,不阿权贵,所以仕途坎坷。

  对苏东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连他的政敌也十分赞佩。然而对苏东坡天才的成因,归结为他的天资超人是主流观点,并没有多少人了解他的天才同样离不开勤奋和刻苦。

  他三次抄写《汉书》足见其勤奋。四十七岁被贬黄州时,他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除了承受极大的精神打击之外,他还要去东坡 ……此处隐藏8965个字……句。表现他闲适快乐,与贬低他的人作抗争。为什么苏轼这么坚强呢因为他深受儒、道、佛等多种思想影响,遇事冷静,能想的开。其实他内心也是孤独的,我们很难理解他的心灵,他想解脱他也有追求与理想,但是时不利他处处遇刺。就象汉朝时期的李广,一生都未能封侯。

  苏轼也是位有深厚感情的人。首先,他对人民很有感情。他在各地做官都颇有政绩。比如他在杭州做官时,为了防洪,他领导人民修筑“苏堤”,也就是这天杭州西湖的苏堤。他还带领军民治理黄泛,他借粮,亲自进入抗洪第一线。在他的诗作中,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其次,他对亲人很有感情。苏轼妻王弗早逝,但苏轼对她的爱始终不渝,在其妻亡十年后,他又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适,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到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读罢此词,我潸然泪下,太感人了!多么悲凉啊!多么痴情啊!另外他对弟弟苏情也深。当他因“乌台诗案”被投入监狱后要处于极刑时,他真的十分渴望见其弟一面。从《水调歌头》这首词中即可看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除外他对其优黄庭坚,其徒秦观等也有很深感情,在此不作赘述。

  苏轼也是位亲自实践的人。他不迷信他人解释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也指出他人之谬处。亲自架着小舟夜行石钟山,找到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即”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如今,苏轼的身影我们无法看见,但苏轼的作品、气质、品行、精神永留人间。我们能从苏东坡身上获得许多东西,他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反省和学习的地方。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