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古人云:“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但在这天看来,只要条件许可,行万里路算什么,乘飞机去欧美旅行一周还不只万里呢,但是要读万卷书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六岁时,我便手捧《白雪公主》,被白雪公主的善良感动。入学后,幸运的进入了书香弥漫的东
方红小学,闲暇时手捧一本书,轻轻地读,吮吸着书中知识的琼浆,闻着书中的油墨清香,打开飘香的书页,似见一泓轻快活泼的清泉,似闻一篇如泣如诉的美妙诗篇。
当我读完一本书时,我便真真正正的体会到读书也是一种享受。我不禁向往起了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曾向往过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曾向往过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曾向往过温庭筠的“梧桐叶,三更雨,不道离情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每当我读书时,便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从岁月流转情怀依旧中感受到书的伟大,博大精深的文学,使我的写作水平越升越高,读书中:笑、叹、痛、愤、苦诸态纷呈。读书时,绝不能够走马观花,一边要读懂,一边也要往脑子里灌注新的知识。品书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品得深、品得真。
古人虽说:“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但对这天而言,就应改成‘读万卷书,胜过行万里路’。切记:以铜为镜可正衣表,以古为镜可晓历史,以天为镜可测风云、以木为镜可断春秋,以书为镜可知真我!
【篇2 ……此处隐藏6340个字……里路则大有不同。跋山涉水者,可知人生之不易也;周游列国者,可知天外有天也;饱览风情者,可知自然之奇妙也;遇苦见荒者,可知自身之幸福也;受人白眼者,可知自强只重要也;遇人不淑者,可知自立之必要也;得人恩惠者,可知善良无界也;给人帮忙者,可知助人为乐也。诸如此类,数不胜数。一看便知,其益处多多,远胜于读万卷书。
追其溯源,实乃著书之人将其行万里路所得记于书中,以惠天下人。如此可知,万卷书源于万里路,岂能与之相比若说万卷书为白纸黑字,则万里路可为四维立体动画,扪心自问,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尽在不言中。
【篇1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是每个作家对文学的理解,而我从小就歪打正着地把文学和生活结合在了一齐。
夏日的夜晚,我和妈妈并排在院里乘凉,高大的梧桐树在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星星闪闪地眨着眼。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红帽和大灰狼,丑小鸭和天鹅与微凉的月光一齐落进了我的眼睛,我带着纯真的完美与文学遥遥相望。文学,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长大后,我的眼界放宽了,唐诗宋词的美丽意境使我想往。但是,我发现想象并不能真正领略文学的没。也许,我需要去看看。假期,我打点行装,开始了征程。
当我见到波涛汹涌的大海时,才懂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当我见到一望无际的长江时,才懂得“秋水长天共一色”;当我见到诗情画意的周庄时,才懂得“小桥流水人家”;当我见到……再读红楼,放可见悠悠大观园青砖玉瓦;再品三国,方可见刀光剑影生死拼杀!
有些时候,文字中不能现真身,真正领略过生活中的美,才知文字的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