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之道》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之道》语文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
2、通过品析词语,感悟作者用词准确、精妙,使学生领悟读书之道。
教学设计简录
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一行人去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看看,看看那的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我们上岛时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海面,在柔软的沙滩上,我们有了一些发现,发现了什么?(幼龟)你是从哪一段发现的?
二、品读
1、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将描写幼龟的句子画下来。
师:刚才每个同学都静心地读书思考了,谁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师:和他画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很好。你们都找得很准确。
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两句,体会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幼龟?
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找出关键字词?
师:相机板书:探 欲出又止 踌躇不前(好,同学们找得非常好。)
2、表演“探”与“伸”
师:这里的“探”字,我能不能把它换成“伸”字呢?
师:大家都认为不行。它们有什么区别,谁能上来表演“探”和“伸”的动作。
师:这就是你的巢穴躲进去吧,同学们要认真看,他的哪一个动作是“探”,哪一个动作 ……此处隐藏14219个字……一件什么事。
2、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抓住旅客、向导的不同表现,学习“救龟”段
上课时前三年环节都很好,到了第四个环节,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出现了从末出现过的问题:一位学生在概括时差点把课文都复述完了。班上了孩子们都听得不耐心了,看着她没完没了地说我可真差急啊,很想打断她让她坐下,但这个孩子平时就不敢回答问题当着这么多的老师的面让她坐下,一来打击她自信心,其它的孩子也会下课后取笑她的。于是,我一直等到她说完坐下。看看时间已经没有办法按计划授课了,有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这是我上课的一惯作风,于是我引导学生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更好并临时加上了理请课文条理的环节:
1、迅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
2、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3、观察板书总结出把各段的段意连起来的最基本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快地简短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就连那个女孩也再次勇敢地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这一前一后的对比中,体会到了将段意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觉得我的课上得很扎实,学生是真正的有收获。我原来是多么的遗憾这节的容量太少,没能好好地展现阅读指导使课堂的目标显得太简单。但看到孩子们学习的进步,听到老师们的认可,我认真地审视了原来的教学设计,发现自己加入的环节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将最后一个环节取舍让更多的学生有时间领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本次教学让我深深地领会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应该贪多求深,正如今天沈大安老师说的:“教学目标要适度,宁少勿多,宁低勿高,每天进步一点点。”




